2022年8月17日,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“中國這十年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與舉措。國家民委相關領導同志表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
01

以政治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幹部、教育群衆,引導各族群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己任,切實履行憲法賦予的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,為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作貢獻。

02

以教育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融入國民教育、幹部教育、社會教育之中。從融入國民教育來講,就是進教材、進課堂、進評價體系。從融入幹部教育來講,就是納入各級領導班子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内容,納入黨校、行政學院培訓的核心課程。從融入社會教育來講,就是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對群衆進行宣傳教育。通過教育讓各族群衆認識到“一個共同體”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;“兩個願景”就是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、共享民族複興的偉大榮光;“三個意識”就是國家意識、公民意識、法治意識;“四個與共”就是休戚與共、榮辱與共、生死與共、命運與共;“五個認同”就是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産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。

03

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通過梳理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号,通過創作和傳播一系列有中華文化内涵的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,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有中華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動,通過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,來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,這是最根本的認同。

04

以發展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采取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,用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,實施一系列的高質量發展産業項目,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,通過這些措施讓各族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,讓各族群衆意識到隻有國家強了,中華民族好了,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。

05

以交融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基本掃除一切阻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礙,推動各族群衆在城鄉之間、區域之間有序流動,這十年各族群衆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。通過互嵌式發展,讓各族群衆不斷增強誰也離不開誰的共同體意識。

06

以法治來維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将“中華民族”寫入憲法,将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寫入了新修訂的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,推動7個省區市制定了民族團結進步條例,還按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共同性的方向,調整完善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等方面的政策。通過這些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逐步納入法治化軌道。

07

以開放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
用多種形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,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,參與國際人權對話和交流,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來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。